官田區農會於1928年日治時期設立於官田鄉官田村,名稱為「有限責任官田信用組合」,台灣光復後於1953年隨官田區公所遷移至隆田村。光復前,組織之歷任組合長為陳自西、陳老遲(二房十世)和日本人前田昊,光復後由陳純義以過渡時期辦理業務,主事者多為官田村地主陳氏家族的後代子孫。可想而知,昔日官田村之陳姓望族與農業發展的繁華景象。今日官田農會與昔日官田村陳氏家族有著緊密的歷史淵源。 農會一直是農業生產者和市場消費之間重要的協助角色,順應不同時代輔導農民和協助農產品供銷。為服務眾多會員及農民,除了在隆田里設置本會以外,另外還在官田里、湖山里、二鎮里、渡頭里、東西庄里設置了分部,讓農民能更方便的來農會辦理各項業務;近年來農會也積極走進農村社區,照顧農民生活和農村環境改善,大量運用產銷履歷的推廣,以及透過改良場輔導農民提升種植技術,讓農民能有穩定的收益;此外農會也結合地方生態,共同創造適合水雉棲息的友善種植環境。
一、1928(民國17年)創設「有限責任官田信用組合」。 二、1932(民國21年)改組「保證責任官田販賣購買利用組合」。 三、1944(民國33年)改組「官田庄農業會」。 四、1946(民國35年)奉令改組「官田鄉合作社」。 五、1949(民國38年)合併改組「官田鄉農會」。 六、1953(民國42年)隨鄉公所遷移到隆田,於官田村留設「辦事處」。 七、2011(民國100年)配合臺南縣升格改制,更名為「臺南市官田區農會」。
農會一直是農業生產者和市場消費之間重要的協助角色,順應不同時代輔導農民和協助農產品供銷。為服務眾多會員及農民,除了在隆田里設置本會以外,另外還在官田里、湖山里、二鎮里、渡頭里、東西庄里設置了分部,讓農民能更方便的來農會辦理各項業務;近年來農會也積極走進農村社區,照顧農民生活和農村環境改善,大量運用產銷履歷的推廣,以及透過改良場輔導農民提升種植技術,讓農民能有穩定的收益;此外農會也結合地方生態,共同創造適合水雉棲息的友善種植環境。